2018年的立冬,在11月7日19:35到來。通常「立冬」是陽曆的11月7日或8日
立冬和立春、立夏及立秋一樣是「四立」,表示冬天即將開始。
「冬」字則意謂著結束,也是準備收割農作,犒賞這一年來辛勞農耕的季節。冬季對東西方人來說都很重要,華人有農曆春節,西方人則有聖誕節,都是一家團聚的日子。
【立冬台灣氣候】
冬季的六個節氣分別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台灣自十一月上旬至十二月上旬期間東北季風和北方的冷空氣越來越強,溫度越降越低,至大寒降到谷底,立春才開始緩慢上升。
原來依循著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中緯度氣候所設立的節氣,到了副熱帶與熱帶交界的台灣,相關的氣候差不多都晚了一個月才雖然十一月上旬還沒有很冷,不過東北季風南下,已經開始令人偶有清涼感,蟄蟲開始冬眠之外,人們也著手於準備一些冬季食材,火鍋店前開始湧現人潮,許多薑母鴨、羊肉爐店也在這時候開張,一年做冬季開始後的半年。此時除了南部之外,各地清晨低溫都紛紛降到20度以下,迎風面的北部和東部白天仍有24至26度左右,中南部中午則還有27度,舒適的氣溫令人不覺得是冬季的初始,反倒比較像是深秋。
在衣著方面還不用太注重於保暖,反而得留意日夜溫差,及因為季節變換天氣系統轉變所帶來的劇烈變化,很容易感冒。早晚多穿點,多注意氣象資訊來準備衣裝是最實際的做法。此時期在馬路上的人,明顯穿著差異很大,從短袖到厚重衣物都有,通常只有兩成的人會參考氣象報告穿對衣服。
而在台灣的降雨上,北部已有明顯的冬季降雨特徵了 ,中南部卻是鋒面還不夠強到足以影響,因此北部和東部則最好隨時帶著雨具,立冬期間據統計幾乎有一半的天數都有雨,降雨機率將近五成,中南部則只有一成左右,幾乎可以不用攜帶雨具出門。
傳統立冬的三個物候分別是「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意指水開始結冰、地面開始變凍,而雉雞等較大型的野生鳥禽紛紛入海變成大蛤。我們曉得雉雞不會變大蛤,而是雉雞越來越少見,海邊卻大量出現外殼花紋神似雉雞的大蛤,古人才以為有此轉化,當然,這3樣的景象在台灣是幾乎都見不到的。不過雖然鳥禽變少了,啼叫聲卻越來越宏亮,有句俗諺這麼說:「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原來此時是收成期,飼養的家禽有吃不完的穀物,因此反而朝氣蓬勃地啼叫著。
【台灣立冬好食材:芹菜】
俗諺說,「十芹菜」,農曆十月、大約在立冬時節,喜愛寒冷氣候的芹菜當令。
別看香氣淸雅的芹菜只是一般餐點的佐料配菜,芹菜跟韭菜都是古代祭祀用的蔬菜,《詩經》 說:「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在宴會宮殿旁的水池邊,大家開心的摘採池裡的水芹。
連《呂氏春秋》都說:「菜之美者,雲夢之芹」,洞庭湖雲夢大澤旁生的水芹,充滿浪漫風采。
芹菜可生吃、熱炒、與其他菜色搭配也相得益彰,纖維豐富,可以降血壓、利尿消腫,《本草綱目》認為芹菜「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尤其是撒滿芹末的貢丸、魚丸湯,芹菜香氣讓平凡湯頭瞬間甦醒,使人胃口大開。
台灣芹菜產地以雲林西螺、二崙、彰化竹塘、溪州為主,位在高屏溪與東港溪出海口沖積扇的屏東新園鄉,則生產顔較綠、俗稱「芹菜管」的粗管芹菜為主,地方農人形容新園芹菜:「芹菜管,幼擱脆。全台灣,尚大把。」
芹菜喜冷但怕濕怕熱,寒流來依然挺立,農人為了確保品質新鮮,都是利用清晨氣溫尚低時採收,即使冬天,也會在芹菜上層放置碎冰。此外芹菜不能連作,栽植一年後土地就需要輪作,否則品質產量都變差,可說是十分有個性的蔬菜。
【立冬補冬】
立冬逐漸進入一年的尾聲,台灣人也習慣「立冬補冬」,補冬時節,桂圓米糕、羊肉爐、麻油雞、薹母鴨都應時。過去有台灣俗諺說:「有錢補冬無錢補鼻孔」,以前有錢人用雞鴨燉四物八珍,窮人只能聞味道。所以,農業社會窮人或農家會用桂圓、米酒與糯米蒸煮的桂圓米糕為小孩補身體,被稱為「窮人補」,現在則比較少有這樣的分別了。
【立冬台灣景:草嶺古道白芒浪】
立冬在台灣,其實還算是深秋氣候,此時台灣東北角的草嶺古道,芒花正盛放,頂著白色花絮迎風搖曳,像鋇白波浪滾滾而來。
在貧瘠土地生長的芒海,可以說是北台灣立冬時節最浪漫的景色。秋高氣爽,每年十一月的草嶺古道芒花季,吸引許多人以健行方式,前來欣賞夾道芒海,又能舒展身心。
從台北貢寮遠望坑到宜蘭頭城大里山區之間的草嶺古道,是清代淡水通往宜蘭「淡蘭古道」的分支,也是目前整修最完整的一段,其他古道還有些埋沒在荒煙蔓草中。
草嶺古道起點從福隆火車站作為起點,沿步道而行,也可以從貢寮火車站提前下車,徐徐前進之中,除了草嶺古道 ,會發現瑞芳金瓜石也是滿山芒浪,壯麗景色難以言喻。
金瓜石還有「茶壺山步道」,遠眺像無提耳的茶壺而得名。從山頂俯瞰,正對基隆山。基隆山另一側是充滿觀光客喧鬧的九份山城,兩相比對,凸顯了金瓜石這邊蕭瑟安靜的氣氛,東望太平洋,向南則是半屏山與草山,山脈綿延,芒海也因為太陽照射,順光逆光都似乎在反映這自然的多變情緒
百年前人們來此逐夢淘金、採礦煉銅的風華,芒海見證過往山城歲月。青山依舊在,芒浪白山頭。
【立冬的食養策略】
-
偏寒體質:
偏「寒」體質:寒性體質的身體機能代謝活動均比較衰退,抵抗力弱、體溫不足、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怕冷、喜喝熱飲、精神萎靡、行動無力、尿量多而色淡、常腹瀉下痢,婦女生理週期常延遲。
「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述:「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所以體質偏寒者陽氣本來就偏衰,加上立冬後大自然陽氣減弱,陰氣滋長,所以在立冬時節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
體質偏寒的人立冬時節可以多吃韭菜。韭菜味甘,辛,性溫,有補腎助陽,溫中開胃,散瘀血等功效;藥理研究發現韭菜具有調節血脂、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噎膈、反胃、腸炎、吐血、鼻衄、胸痛、陽痿、早洩、遺精、多尿等症狀。
《本草拾遺》説韭菜能「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臟腑,令人能食,益陽,止瀉白膿下腹冷痛,並煮食之」。所以平時怕冷、體質偏寒的人在立冬時節可以多吃吃韭菜水餃,有助於抵抗時節的寒冷。
-
偏熱體質:
偏「熱」體質:熱性體質的身體症狀是:腺體亢進、身體機能代謝過度、易興奮緊張、常口乾舌燥、嗜喝冷飲、顏面潮紅、眼睛充血、身體易上火發炎、尿量少而色黃、常便秘、婦女生理週期常提早。
在立冬時節,中國大陸黃河流域水開始結冰,位於亞熱帶的台灣,東北季風轉趨強勁,天氣漸漸變冷,有名的「新竹風」像輕度颱風似的吹個不停;南部恆春的「落山風」也使「風吹沙」漫天飛揚。
立冬日,民間有「補冬」進補的習俗,但是對於稍食溫熱食物就上火的偏熱體質者,可不能過補喔!《脾胃論》說:「以飲食勞倦所傷,始得為熱中,證見身熱而煩,氣喘,頭痛,或口渴。」也就是說「進補」應該因人而異,體質偏熱的人在立冬時節,進補宜以清淡為主,避免火氣太過,還要注意排毒和排便順暢。
體質偏熱的人立冬時節可以多吃黑芝麻粥增強體質。此粥能滋養五臟,潤燥通便,適用於肝腎不足、虚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秘結、病後體虛、鬚髮早白、婦女產後乳少等。
-
偏虛體質:
偏「虛」體質:虛性體質的人排便、排尿、排汗均正常,但元氣不足,對病毒的抵抗力減弱、免疫力差、體虛盜汗、精神不濟、倦怠無力、手心常濕、晚上常流冷汗、臉色蒼白、行動無力,臨床上慢性疾病,體弱多病者多屬虛症。
人類雖然在冬天不用冬眠,在台灣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應少食生冷;體質偏虛的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過於燥熱。
體質偏虛的人,不妨好好放鬆一下,親手做一頓養生健康又美味的佳餚,試著在這個初冬的時節,放慢節奏,愜意地舒展自己。
體質偏虛的人在立冬時節,可以多吃連同蔬菜五股一起烹煮的羅宋羊肉湯來增強體質。
-
偏實體質:
偏「實」體質:實性體質的人排毒功能比較差,即排便、排尿、排汗均有障礙、內臟有積熱、體力充沛而無汗、精神亢奮、煩躁、經常便秘、尿量不多,臨床上身體強壯,一般初中期的病症,及癌症多屬實症。
偏實體質的人,體內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在立冬節氣的養生上,我們除了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更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葡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百分之十到二十;每天吃三根胡蘿蔔,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中醫認為胡蘿葡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 ,補肝明目、清熱解毒、壯陽補腎、透疹、降氣止咳等功效,可用於腸胃不適、便秘、夜盲症(維生素A的作用)、性功能低下 麻疹、百日咳、小兒營養不良等症狀。胡蘿葡富含維生素,並有輕微而持續發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虜的新陳代謝,增進血液循環,使皮虜細嫩光滑,虜色紅潤,對美容護膚有獨到的作用。
這裡祝福各位,在這冬天的開始,都能保養得宜,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