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三月中,陽曆4月19—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已結束,極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有意思的是,此時中國江南地區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恰好此時的雨水也較多,每年的第一場大雨一般就出現於此時,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的苗期生長有利。
穀雨後的氣溫回升速度加快,這天起,雨量開始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調攝養生中,必須經由人體內部的調節,使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問,保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也就是說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然界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並減少疾病發生的基礎。
「寒、熱、虛、賣」,你是哪一種?
- 偏「寒」體質:
寒性體質的身體機能代謝活動均比較衰退,抵抗力弱、體溫不足、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怕冷、喜喝熱飲、精神萎靡、行動無力、尿量多而色淡、常腹瀉下痢,婦女生理週期常延遲。
- 偏「熱」體質:熱性體質的身體症狀是:腺體亢進、身體機能代謝過度、易興奮緊張、常口乾舌燥、嗜喝冷飲、顏面潮紅、眼睛充血、身體易上火發炎、尿量少而色黃、常便秘、婦女生理週期常提早。
- 偏「虛」體質:虛性體質的人排便、排尿、排汗均正常,但元氣不足,對病毒的抵抗力減弱、免疫力差、體虛盜汗、精神不濟、倦怠無力、手心常濕、晚上常流冷汗、臉色蒼白、行動無力,臨床上慢性疾病,體弱多病者多屬虛症。
- 偏「實」體質:實性體質的人排毒功能比較差,即排便、排尿、排汗均有障礙、內臟有積熱、體力充沛而無汗, 亢奮、煩躁、經常便秘、尿量不多,臨床上身體強壯,一般初中期的病症,及癌症多屬實症。
此外,應重視年齡、性別、生活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造成的體質差異。一般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飲食以平和為主;老年人大多腎氣已衰,中氣虛乏,多屬「虛」體質;而女子以肝為先天而血常不足,亦多屬「虛」體質。
原則上,寒性體質適合吃溫熱性食物,熱性體質適合吃涼寒性食物,虛性體質適合吃滋補性食物,性體質適適合吃瀉性食物。
順令時節的養生,除了要配合自然環境候現象等外在因素,來依個別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飮食等等的調養,更要了解區分個別體質差異的重要。由於人體稟賦於先天,又受制於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及衰老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理的、心理的相對穩定的狀態,而這種特徵往往又決定機體對於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疾病發展過程的傾向性。因此養生要依個別體質進行,不能一概而論!
在氣候變遷下,如何隨著節氣保養身體,並依個別體質,選擇自身最合適的當令食材,以尊重大自然的態度,來強壯自身的體質,不論外在環境怎麼變化,都不怕病邪的侵犯!這種敬天順時的生活智慧,是中醫養生最實用的生活經驗,也是排毒塑身最有效的方法!
偏寒體質:
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陽氣,而偏寒主收引凝滯,易出現經脈拘攣和氣血阻滞而疼痛等症狀。寒之為病,可分為外寒和內寒兩類。外寒由外而入,寒邪傷於肌膚,中醫稱為傷寒;內寒則是身體陽氣不足,寒從內生。雖然外寒與內寒有別,但是又相互聯繫,互相影響,體質偏寒者容易感受外寒,外寒也易侵入人體易積久不散,常損人體陽氣,導致寒上加寒。
由於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易引發神經痛,尤其是三叉神經痛。為臉部一定部位出現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多發生於臉部一側的額部、上頜或下頜部,疼痛呈閃電樣、刀割樣難以忍受。其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邪,客於臉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所以穀雨時節,體質偏寒的人要特別注意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痼疾發作或突發性的神經疼痛,而影響生活品質。
小食材‧增健康:白芷鱸魚湯
材料:鱸魚一尾、白芷15克、薑片少許。
做法:鍋中的清水煮沸後,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一起熬煮即可。
白芷色白味辛,性溫氣厚,具有袪風燥濕,消腫止痛之功,專治頭痛、眉稜骨痛、鼻塞流涕。白芷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同時有解熱鎮痛、抗炎、抗菌、降血壓、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白芷含有當歸素及香豆素,具有散風、袪寒和止痛功效。可當香料用,亦可燉煮白芷鱸魚湯服用,達到滋補肝腎、增強體質的效果。
偏熱體質:
穀雨時節雨水增多,天氣忽晴忽雨、乍寒乍暖,人體的毛孔也開合無度。體質偏熱的人,在春季肝陽相對旺盛,若情緖控制不當、煩燥易怒,則易傷肝。肝氣疏發不暢,引起肝氣鬱結,常見兩肋疼痛。肝氣鬱結,一則引起肝火上炎,從中醫經絡而言,肝經走兩肋,如火氣一大,就會感覺兩肋脹痛,連帶胸悶心悸、腋下不舒;或是日久導致肝血不足,易受外界濕熱之邪影響,因而產生疲倦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症狀。
小食材‧增健康:茵陳
拿茵陳30克,煮汁去渣後,加入梗米50克來熬粥。
茵陳,又名茵陳蒿,每年春季採收,以質嫩和香氣濃鬱者為佳,茵陳蒿過冬天不死,到了春天,因陳根而生,其名字「茵陳」由此而來,而它的嫩苗是可口的野菜。
中醫認為,茵陳味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熱利濕、消黃散結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茵陳具有利膽、保肝,解熱、降血脂,降血壓、抗菌、消炎等功效,不僅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二十餘種胺基酸,具有很好的強身保健功效。
茵陳是袪膽利濕的黃膽用藥,體質偏熱者經常食用,可達清熱利濕、保護肝臟、增強體質的功效。
偏虛體質:
體質偏虛的人,穀雨時節特別容易引起過敏。尤其在春季,肺、脾、腎三臟功能容易失調;而肺主皮毛,主呼吸,春季是活躍的季節,皮膚的呼吸也特別旺盛,空氣中飄散的花粉及濕氣,極易隨著張開的毛細孔入侵人體,引起過敏症狀。
脾主運化,主土喜燥惡濕,在穀雨節氣雨量增加,濕氣加重時,易影響脾胃運化的功能,易與濕邪互結為痰飮,也易引起食物過敏。
腎主納氣,由肺吸入之氣,需由腎進一步攝納,呼吸才能順利通暢,如腎陽不足,水分蒸化失調,易造成皮膚乾燥及大便乾硬等症狀。
小食材‧增健康:薏仁
體質偏虛的人,穀雨時節可以多吃薏仁,薏仁性味甘淡。《本草綱目》記載:「可健脾益胃、去風除濕,使內臟器官強壯,皮,健康。」薏仁為穀類,《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薏仁除富含纖維,脂肪和蛋白質含量也很高,可以有效增進人體水分的新陳代謝,還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和血脂肪,並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
可以把薏仁加入米飯中煮成薏仁飯,長期食用,但薏仁稍寒,孕婦及行經期婦女應避免食用。
偏實體質:
偏實體質在調攝養生時要考慮穀雨節氣潮濕多變的因素,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發生。
小食材‧增健康:菠菜
穀雨養生要注意祛濕,在飲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袪濕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蔔、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
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在眾多的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
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止血、利五臓、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併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對春季裡因為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